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剖析十四五规划

任庄主 涛动宏观 2021-06-22

声明:本文信息全部源于公开渠道,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正文】

继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29日召开)公报发布后,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稿)以及总书记关于建议稿的说明也正式发布。2021年3月的两会经过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建议稿》将正式以《规划纲要》名义发布,这是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形成的惯例(即先后在五中全会和次年的全国两会后相继发布五年规划建议稿和五年规划纲要)。

由于10月30日对五中全会公报(建议稿的要点汇总)已经做过分析,这里仅针对建议稿、总书记关于建议稿的说明以及相关部门(包括金融委、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的学习精神进行统筹分析。

一、重点1:建议稿全文超两万字,涉及十五大主题

(一)相较于6149字的五中全会公报,建议稿全文合计20129字、涉及十五大主题,其中第一、二部为总论,分别为对过去五年的总结、2035年的远景目标以及对未来五年内外环境的展望、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第三部分才正式进入传统意义上的正文部分。

(二)第三至第八部分的主题主要为经济金融产业领域(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以及区域发展)。

其中,第三部分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其放在正文的第一点,足见在建议稿中的重要性,这也体现出未来五年国家的战略部署。第四部分为经济转型升级,未来五年的方向也是重在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五部分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应双循环的新发展理念),第六部分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第七部分为“三农”以及第八部分为“国家区域战略”。

(三)第九部分为“文化建设”、第十部分为“绿色发展”、第十一部分为“对外开放”、第十二部分为“社会建设”、第十三部分为“安全发展”、第十四部分为“国防建设”、第十五部分为“结尾”。

(四)考虑到由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因此远景目标基本上也延用了19大“三个目标、两个阶段、两步走”的表述。

1、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重点2: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稿的说明有五个要点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此次总书记关于建议稿的说明共有5910字,基本上相当于五中全会公报的篇幅,同时这也是总书记第一次对五年规划进行整体说明,值得一读。从内容上看,大致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关注一下:

(一)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问题。

(二)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打通经济循环堵点。

(三)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能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

(四)“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后续规划纲要则可以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五)2021年上半年将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重点3:一行两会一局关于五中全会学习会议也需要给予关注

2021年3月规划纲要发布后,相关部门甚至一些国企也会编制并发布对应的五年规划和2013年远景目标,后续也可以关注。这里面的重要内容包括:

(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监管执法新模式。

(二)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和全面深化金融改革、金融业五年发展规划。

(三)改革与双向开发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有序推进高水平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

(四)构建银行保险业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深化银行业改革、扩大金融服务业双向开放。

(五)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主体和同类业务一视同仁。

四、重点4:经济基本面展望

(一)短期内政策难松

在展望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前景时,对过去的评价基本是坚持“成绩说够、不足说透”的传统惯例,此次建议稿同样如此,整体上看对过去五年(包括2020年)所取得的成绩比较满意,这意味着政策层面短期内难松,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中性偏紧的基调,为控杠杆和降风险提供政策支撑。

(二)关注2020年、2025年以及2035年的三个定量目标

虽然建议稿整体坚持定性表述,但也有一些定量经济指标值得参考,总书记在说明中也提出后续规划纲要则可以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1、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万亿元。

2、2025年底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

3、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

(三)未来5年和15年年均经济增速需要分别达到4.8-5.40%以及4.8%

那么以上目标的实现对未来的经济增速有何潜在要求呢?

1、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在今年三季度已转正至0.70%、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当季经济增速更是分别回升至3.20%和4.90%,因此如果按照2019年99.09万亿的经济总量来计算,则2020年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问题不大,这只需要全年名义经济增速达到1%左右即可,显然年内经济增长的压力实际上是比较小的。

2、按照之前我们的预测,假设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在2-3%左右,则意味着2020年全年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将分别达到101-102万亿元左右和1.09万美元,成功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3、2025年我国需要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按照目前世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划分,即高收入国家人均GDP需要达到1.30万美元,这意味着2025年底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19-20万亿美元左右(基本相当于美国目前的水平),在2020年达到15万亿美元的基础上,意味着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速需要达到4.80-5.40%之间。

4、2035年经济总量如果较2020年翻一番,则意味着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需要达到206万亿人民币,未来15年平均每年经济增速需要达到4.80%左右。

五、重点5:机遇和挑战都发生变化,未来15年将是新一轮造富期

(一)虽然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也会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且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但建议稿仍然保持着对未来五年发展充满信心的基调。

(二)信心的基础在于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市场空间较大、中国的力量和话语权在显著上升以及制度优势显著、经济基本面有较好支撑等方面。

(三)2035年具体要实现的目标包括:

1、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3、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中国目前超过4亿人)。

需要指出的是,之前每年发布一次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把国家分成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等四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也和远景目标是一致的。

同时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并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因此综合来看,无论是经济总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等,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5年仍然是造富的年代,而这个造福的对象和领域显著不再房地产,而是和科技创新相对应、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

六、重点6:特别突出“科技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地位

建议稿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一)这里是首次将科技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放在了“核心”位置,意味着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实际上这也和新发展格局遥相呼应,其背景不言自明,即避免卡脖子的尴尬处境,而“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能够很好地保证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助力我国在2035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二)提出了具体的前沿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

(三)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融通”一词用的很巧妙和很有意味。

七、重点7: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建议稿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一)严重依赖房地产和债务推动的阶段已经过去

意味着中国不会再回到过去那种大水漫灌、严重依赖房地产和债务推动的阶段,通过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事实上近年着力推动的国企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国家区域战略实际上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

虽然此次建议稿重提“住房消费”,但也明确延用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提法,这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理念实际上是一致的。

同时畅通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也需要实体经济能够向产业链、供应链的高价值环节靠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数年政策层面预计均将围绕双循环展开。

(二)明确提出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鼓励相关企业兼并重组

建议稿明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同时还提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意味着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行业务机会是比较明确的。

(三)明确提出11大现代服务业

这11大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以及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

(四)明确提出“两新一重”

布局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同时建设交通强国以加快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络化。同时考虑到新型城镇化也是2035年的远景目标,意味着县域经济存在一定作业机会。

八、信号8: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拓宽投资空间

(一)畅通国内大循环,消费最关键

1、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这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和复杂环境的必要举措,具体包括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破解堵点。同时现在我国消费空间虽然很大但没有挖掘出来,经济增长的大驾马车也只有消费尚没有恢复,没有消费,供给和消费也就无法有效循环。

2、具体的消费方向仍然是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特别是现有消费需求大多比较传统,也无法和高质量发展相匹配,需要在健康、文体、养老等方面服务需求方面有更大挖掘力度。

3、建议稿中提出“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样值得关注,其中这里的住房消费提法值得揣摩。

(二)首提“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建议稿首次提出“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考虑到之前较长时期金融和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和创利能力是明显高于实体经济的,因此这一提法基本意味着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非常不利的,后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规模和盈利增长将会受到明显压制,即不能超过经济增速或实体经济增速太多,需要做好准备。

(三)投资仍有进一步挖掘空间

投资也是国内需求的一部分,在新工业化和新城镇化的远景目标下,未来投资仍有进一步空间:

1、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2、推进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3、。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四)关注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特别是新型城镇化

建议稿将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单独作为一部分来进行阐述,这里面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容值得关注。

1、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

2、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

3、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4、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5、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单独提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值得关注。

6、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九、重点9:全面深化改革

(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未来政府仍需要有更多担当

建议稿提出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实际上是政府在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均需要有更多担当,以克服市场的盲目性,毕竟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政府要实现的目标仅靠市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比如今年要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二)关注国企改革

2020-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值得重点关注,建议稿明确提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三)关注宏观经济治理与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1、宏观经济治理需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重视预期管理、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这意味着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去杠杆和防风险、保持金融和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以及补短板等方面的政策权重与倾向可能会明显提高。

2、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并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从目标上看要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和直接融资比重。这里将直接融资比重提高作为目标与方向,其中注册制和常态化退市机制是手段。

3、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推进金融双向开放。

4、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5、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重点还是从利率市场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着手。

6、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

7、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十、重点10: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及“一带一路”

(一)建议稿提出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近年来这一开放进程有所加快(如取消投资额度限制、拓宽外资投资范围和便利性等),同时建议稿还提及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因此未来中国的开放仍是双向的,且在走出去方向则重点聚焦一带一路。

11月4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这一背景,总书记在视频演讲中提及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并提出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作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二)建议稿提及的“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值得关注,特别是其中的“慎”。

十一、重点11: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

建议稿明确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考虑到我国多个省级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未来养老金融和保险行业有很大发展和挖掘空间。

此外建议稿还提及“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以及“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事实上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多次提及“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这一提法在2001年加入WTO后那几年也曾多次提及,此次在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再次提及显得别有深意,实际上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建立能够有效抵御外部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基础设施体系。目前这两个均有进行中,且方向较为明确。

【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